中共息烽县委
关于勇于担当奋力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定
(2018年7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息烽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全面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省委《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市委《关于强化省会担当为夺取脱贫攻坚全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决定》精神,充分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以决战决胜的信心、不胜不休的决心,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现就我县勇于担当奋力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作出如下决定。
一、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面临形势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动员令,汇集了发起总攻的磅礴力量,吹响了夺取脱贫攻坚全胜的集结号。贵阳是全省的贵阳,息烽作为贵阳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贵阳市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冲锋号下,责无旁贷,必须勇担重任,不但要坚决打赢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困难群体脱困帮扶攻坚战,更要在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为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全市“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作出息烽担当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县的历史机遇,是对全县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宗旨观念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的最直接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三农”及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部署,抓重点、破难点,强落实、求实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面貌持续改善,“三农”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民致富步伐明显加快,3.5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个贫困乡镇84个贫困村“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38%,与贵阳一道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当前,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存在扶不到“点”、扶不到“根”、扶不到“心”等问题,面临着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诸多短板,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工作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期,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精准发力,不回避问题,不逃避困难,全力补齐短板,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为全市强化省会担当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出息烽贡献。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注重统筹推进,层层压实责任,坚决打好“四场硬仗”,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用好“五步工作法”,把握“八个关键细节”,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切实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困难群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2020年如期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县,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三)攻坚重点和主要目标
攻坚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全县20个低收入困难村(包括5个低收入特别困难村)。
任务目标:到2020年,确保全县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果巩固提高;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收入困难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越过8100元;实现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线与农村低保生活保障线“两线合一”。
到2020年,全县实现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高一格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网底进一步兜实,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四)工作原则
坚持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不变。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坚持上下联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对脱贫攻坚的精准方略不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注重帮扶长期效果,更加注重抑制返贫。
坚持对脱贫攻坚的产业带动不变。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式、思想观念、作风转变上的革命,全面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延伸产业链条,加大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贫困户、低收入困难户稳定脱贫。
坚持对脱贫攻坚的社会协同不变。深化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坚持对脱贫攻坚的从严要求不变。用好“五步工作法”,把握“八个关键细节”,提高脱贫攻坚能力。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鼓励干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确保脱贫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二、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四场硬仗”
(五)全力打好以农村“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仗
以推进富美乡村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深入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深入实施好以“组组通”为重点的乡村路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性作用,全面实施“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2018年,建成通组公路335条668公里,实现全县1452个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强化高速公路带动作用,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四川古蔺经金沙至修文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都格高速九庄、流长、鹿窝3个高速互通连接线和兰海高速息烽南互通项目建设,构建县域高速公路圈和半小时经济圈。持续做好国道、省道和县乡村公路建设,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完成“美丽南山”“红壤碧珠”田园综合体公路、3条“建养一体化”项目、9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公路大中修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危桥改造(加固)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示范县。到2020年,建成一批旅游公路,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比率、县乡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均达100%。
深入实施好水利工程。通过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两岔河、清沙河、中坝水库等)、小康水提升工程、小型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工程等,建立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农村供水体系,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0年巩固提升22.8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新增农村耕地灌溉面积6300亩。
深入实施好电力工程。计划投入2.4亿元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20年,全县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深入实施好互联网工程。继续实施“无线网络·满格息烽”行动计划,加快农村4G移动互联网基站建设,到2020年,实现自然村寨光纤通达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4G覆盖,农村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覆盖142个行政村。
深入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通过“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及再生利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污水的治理任务,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抓好“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均达到90%。2018年,启动实施息烽县生活垃圾完全资源化利用项目,并投入试运行;2019年,建立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2020年,所有行政村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垃圾治理率达到90%以上。
(六)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及符合“三个紧扣”要求的低收入困难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19年全面完成368户1519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按照“搬迁不返贫、失地不失利”的理念和“不通即搬”的原则,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六个坚持”,“高一格”建设配套设施,全面落实“五个三”综合配套政策,完善卫生室、便民超市、警务室、居委会服务办公室、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前谋划盘活“三块地”(原驻地的耕地、林地、宅基地)工作。林业部门按规定把搬迁对象的林地纳入生态林补偿范围,乡镇对搬迁对象的耕地、宅基地在产业规划区的,优先进行产业安排,未在规划区的由县平台公司负责做好搬迁对象“三块地”盘活工作。全力推进就业增收,通过全员培训、产业带动、转移就业、县域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等方式,力争在搬迁入住后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户均1人就业,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七)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3+N”模式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多种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红黑榜”制度管理,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产销对接机制。加快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城乡要素流转和优化,全面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行动。加快推进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进程和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实现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100个以上,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6.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万亩次,食用菌种植3000亩(万棒)。提升有劳动力的贫困(低收入)劳动力全员培训8842人次以上,实现行政村“三变”改革、“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100%全覆盖,实现生态家禽出栏1600万羽,禽蛋产量0.57万吨,农业总产值32.5亿元。
(八)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继续压缩党政机关8%的行政经费支持教育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提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保障水平,高一格落实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对农村“建档立卡”户子女就读高中、中职学校实行“两助三免”,对就读高校、高职学校实行“两助一免”。对全县低收入户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山村幼儿园、普惠性有证民办幼儿园实行免除保教费补助,就读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实行“一免三补助”。深入开展校农结合工作,实施好农村学前教育(含有证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低收入户家庭、低保户家庭等特殊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资助对象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不出现因贫失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新两基”水平。加快人口量大的乡镇第二幼儿园和县城幼儿园建设,解决农村幼儿“入园远、入园难”和县城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扎实推进息烽县第二小学、息烽三中(黑神庙中学)等教育项目建设,确保全县学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和有学上、上好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新农合)参保数据比对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完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推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所有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90%以上。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村重大疾病的救助工作。切实抓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疾病分类精准救治。全面完成并巩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健全农村急救体系,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确保每万常住人口有全科医生2名。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全力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深入推进农村住房保障行动。分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老旧房整治等工作,确保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巩固“住房安全保障”脱贫底线目标,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户都有安全保障房。建立健全农村危房台账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实现数据信息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同步实施“危改”和“三改”,配套建成卫生厕所、卫生厨房等,改善基本卫生健康条件,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抓好“未改先退”、漏评和错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低保对象危房改造。2018年,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266户,完成小康房500户。到2020年,农村新增危房符合政策的应改尽改。
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民政兜底行动。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收入2018年达到6000元、2019年达到7020元、2020年达到8100元。健全社会救助管理机制,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完善特殊困难群体重点救助保障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病老残弱”等特殊困难群体,在领取低保金的基础上,增发30%特殊困难补助金。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6倍执行,并随城市低保提标幅度相应调整提高,照料护理标准基本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需要。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救急解难、托底保障功能,用足用好临时救助政策。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健全关爱服务体系,阻隔贫困代际传递。
深入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功能,切实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应兜尽兜,兜准兜牢。提高医疗救助能力,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不低于70%,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和8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大残疾患者,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在年度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资助。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切实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其他残疾人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比例达80%以上。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推进实施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不断拓宽残疾人生活空间。
三、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五个专项治理”
(九)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
坚持对照标准查、发动群众查、突出重点查、数据比对查、扶贫专线查、对应程序查、落实责任查,严格标准要求,大幅度降低漏评率、错评率,提高群众认可度。全面排查建档立卡之外的农村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适龄段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家庭、老人户、居住偏远农户等七类特定群体,以及建档立卡达标退出后又返贫的脱贫户。围绕纳入建档立卡系统但识别之前有小轿车、有商品房、有国家公职人员、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四有人员”排查错评户。适时开展建档立卡专项评估检查。全面夯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质量。
(十)深入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
对系统锁定对象核查退出是否符合程序、标准,开展入户核查认定,重点对收入未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未实现,特别是危房改造未改先退、易地搬迁未搬先退等情况进行整改治理。加强对已脱贫群众“回头看”“回头帮”,着力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效,坚决纠正“计划式脱贫”和贫困户“被脱贫”现象,显著降低错退率。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退出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
(十一)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有效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不到位、超标负债改造、信息档案不详实、治理对象认定不准、超面积改造、质量监管不到位、违反规定竣工验收等问题。建立扶贫、住建、民政部门衔接长效机制,精准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基本信息,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住房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2018年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对后期农村新增符合政策的农村危房实施应改尽改。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房屋建筑“五主体、四到场”监管制度,确保农村建房质量安全。实施老旧房清理治理,按照县级主责的原则,制定合理政策措施,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老旧房跑风漏雨、功能不配套等问题治理工作。
(十二)深入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
集中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设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对上级下达及本级预算专项扶贫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统一管理,实行专项调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理顺资金拨付、使用流程,严格执行国库集中制度和乡级报账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指标的全流程监管,建立完善年度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台账,动态跟踪督促乡镇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拨付情况。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和常态化检查机制。加强财政扶贫资金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建立完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行为。
(十三)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有效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作风问题。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作风问题治理。对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所涉及人员实行“一案双查”。坚持“零容忍”,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滞留闲置、套取骗取、贪污侵占扶贫资金,以及公款私存、优亲厚友和项目实施不依规矩、工程质量堪忧等问题。结合民生项目专项监察,以全县20个低收入困难村为重点,将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建设、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农村“三变”改革、村(居)务公开纳入专项监察内容。切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深化“扶贫解困”专项巡察。进一步加大对“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的使用力度,强化对扶贫资金的监督。
四、着力强化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
(十四)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建立完善扶贫资金投入新机制,及时预算并足额拨付本级扶贫资金。用足用活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各类脱贫攻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加强统筹调度,优化支出结构,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用好扶贫产业基金,通过“财政资金+企业+贫困户”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建设。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县级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加强执行监控,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规范投融资行为,大力防范化解扶贫领域投融资风险。
(十五)推进金融支持扶贫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发展资金,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增加信贷投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资金,引导县农商行、县村镇银行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加强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充分运用“4321”风险分担模式积极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增信担保。支持保险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持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推进信用户、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乡镇、村居延伸服务网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十六)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积极编制村庄规划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积极申报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及精准扶贫村民自建土地整治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安排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的新增建设用地,确保扶贫建设项目及时落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旧房拆除复垦,增加农业建设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农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法规,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大力整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房,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
(十七)实施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和科技扶贫计划
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专业化的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助推脱贫攻坚。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选拔培养一批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到村支两委干部队伍中,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大力实施基层“双带致富工程”,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石。依托息烽电商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职业技术学校、农村远教、“云上息烽·美丽乡村”大数据云平台等,强化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教师、医生、农技员的补充、发展、关爱等制度,选派党政机关干部人才开展定点帮扶,选派乡镇优秀干部人才到县机关挂职锻炼,建立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入脱贫科技主战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加快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开展县管专家申报评选工作,深入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织农技专家到农业园区、乡镇、村开展技术应用指导、成果推广等科技服务,筑牢技术服务基石,推动科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库等机构,对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实施科技专项研究;鼓励、支持园区内企业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作攻关,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十八)推动大数据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按照贵阳市“一廊四轮多园”大数据产业空间布局,依托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工程,启动大数据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建设。建设脱贫指挥调度平台和项目资金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监测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采集相关数据,完善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精准管理工作机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手段,整合财政、民政、教育、卫计、公安、人社、房管、残联、统计、国土等资源优势,构建民生服务数据价值链,推进扶贫数据的标准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精细磷煤化工产业、农村电商、智慧旅游等协同发展的多元化立体式精准扶贫战略。
(十九)加大多方融合和对口帮扶力度
坚持精准聚焦、优势互补、多方参与,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工作重点,建立帮扶工作调度、监测、督查的跟踪调控工作机制,通过“三变”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销对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大基地直供的农产品生鲜市场、超市专柜等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强化校农结合,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立碑村为代表的本土电商培育,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通过“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助力“息货出山”。强化与上级部门对接,抓实5个特别困难村定点帮扶。持续推进单位帮村、干部帮户、分类帮扶。强化对口帮扶干部的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二十)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强化县、乡、村三级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压紧压实责任链任务链。县委、县政府及乡镇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从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强化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脱贫攻坚的实绩考核制度。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理顺脱贫攻坚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和制度供给,做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一)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尤其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优配强驻村帮扶力量,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大力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长短结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扶贫的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脱贫返贫,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二十二)整合各方帮扶力量
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工作,沿南山山脉、西山山脉、乌江峡沿岸开展排查,对较困难的村继续开展县领导带队定点帮村解困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精准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巩固提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社会结对帮扶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培育发展公益、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扶贫志愿服务制度化,动员组织各类各界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开展扶贫志愿服务。
(二十三)夯实基层基础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力推进“红色息烽·坚强堡垒”五大工程十三项重点任务,着力补短板、攻弱项、树典型,实现低收入困难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采取组建联村党总支、联村党委等形式,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力度,选优配强低收入困难村党组织“带头人”。把扫黑除恶和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整顿低收入困难村后进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预约报备制度,引导低收入困难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健全制度为主线,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为目标,全面落实低收入困难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十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入宣传习近平扶贫思想,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以及我县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继续开设专栏、专题,组织《息烽宣传》、息烽电视台等媒体深入挖掘扶贫经验和扶贫典型,推出一批脱贫攻坚深度报道、典型报道。利用县人民政府网、灵秀息烽、贵州微息烽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宣传推广脱贫攻坚生动事例和感人故事。建立健全涉贫极端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扶智、扶志教育活动,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困难群体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让勤俭节约、干事创业、主动脱贫蔚然成风。继续做好低收入特别困难村扶贫免费广告,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群英谱”选树宣传活动,积极向上级媒体推荐先进典型素材。
(二十五)严格追责问责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紧扣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精准识别、专项整治、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重点内容,以最严格的方式在扶贫领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督查。坚持“三个严格区分”,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脱贫攻坚中的领导责任、监督责任和直接责任一起追、一同问。严肃查处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乡镇牵头单位统筹责任不到位,帮扶单位帮村扶贫责任不履行,帮扶责任人任务包干不尽责以及在落实责任中打折扣、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强化追责问责结果运用,将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与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年度考核挂钩。
(二十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扶贫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不违反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在年度考核和目标绩效考核中不受影响,真正护好脱贫攻坚“排头兵”“领头羊”。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记使命,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加油干,为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示范县而努力奋斗!